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教育 > 2016—2017学年度海城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大赛总结

2016—2017学年度海城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大赛总结

2016年12月20日 10:42:08 访问量:425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海城市中小学教师(含体音美)教学大赛历时两月余,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比赛,已经圆满结束。66所学校,5000多名教师参加了整个大赛活动,440名教师分别荣获海城市优质课一、二、三等奖,14所学校被授予大赛“优秀组织单位”,12所决赛赛点学校被授予大赛“突出贡献单位”。复赛中各协作体点校及各学科赛点学校、决赛中各赛点学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将大赛具体情况做以总结,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  大赛流程的回顾

各学校在规定时间里顺利完成初赛评审并将校内大赛(初赛)参赛教师排序名单(按学科排序)上报到指定邮箱,校内大赛基本做到教师人人参与,全面提升教学能力。

根据教育局的统一要求,中小学的协作体内教学大赛(复赛)采取点名式大赛方式,初中语文学科点名各校排名第三的教师参赛,初中数学、英语学科点名各校排名第二的教师参赛,初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点名各校排名第一的教师参赛。在协作体内教学大赛阶段,协作体内各校群策群力,在点校的带领下制定周密的大赛方案及实施计划,各学科大赛有条不紊顺利进行。这次协作体内大赛各协作体均采取了分学科设置不同赛点的比赛方式,组成专业化的评审团队,参赛教师能够走出自家的校园教室去一个新的环境中历练自己的教学修为,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体验不同学生群体所带来的惊喜与感悟,这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善于反思的教师一定会从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得到提升,极有利于他们的专业成长。同时这种方式推动了校际间交流教学管理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升教学管理水平。这种教学大赛方式值得继承发扬。

此次大赛的决赛组织和评审工作仍由我们进修学校中小教及艺体处承担,初中分成七个赛点,小学分成五个赛点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决赛赛事。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评审,各学段各学科评出了此次大赛的一、二等奖。其余参加协作体内大赛(复赛)的参赛教师获得三等奖。在此对承担各学科决赛评审工作的相关学校的教学校长和教学主任及中、小教、艺体处的教研员表示由衷的谢意,你们辛苦了。

二、大赛取得的效果

   (一)组织上体现科学严谨。

    1.特别指出,复赛和决赛组织严谨,计划周密,活动有序,运作顺畅。这其中各协作体点校和赛点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

    2.教育局、进修学校领导跟进巡视,走遍所有赛点。各赛点学校积极协助、协调、部署,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保证教学硬件设施和午餐供应,为整个复赛和决赛过程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3.各参赛学校派出专人陪同教师参赛,安排好车辆和所需教学用具。

   (二)过程上坚持正确导向。

1.整个大赛过程基本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各级评委自觉抵制人情课、内定课,突破印象课,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参赛教师不断贯彻新理念、新常规。他们努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更新角色与行为,转变教学方式,选用新模式、新方法,灵活使用教学新设备,开发实用性课件,用好常规手段,开展学生分组和教师演示实验,遵循并活化教材,尝试导学案,注重学法指导和因材施教,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实现重点突出和难点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参赛课逐步向教学手段现代化和课改深层次迈近。

   (三)实效上超乎之前所料。

1、本次大赛的宗旨得以充分体现。本次大赛的宗旨是:以大赛为依托,激发教师参与深化课改的实践热情、团队意识和探索精神,发挥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在学校、协作体和教育系统三个层面推动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认真遵循新理念、新常规要求,不断规范和改进教学行为,研究和实施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进而展示和交流各校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彰显主体个性,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开展学习活动的新课改教学成果,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全市初中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本次大赛参赛教师年龄结构从20多岁到50几岁,跨度很大,经过三轮的评审,老、中、青三个层面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各领风骚,平分秋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温香一中的的5位参加决赛教师年龄最小37(地理学科冯妍),最大49(道德与法治张艳玲),他们能够有始有终地认真准备参加各级大赛,不仅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3、进修学校重视新形势下健康教育及体音美学科教学发展,组织了全市性教师教学大赛,此次活动经过层层选拔共评出美术优质课13节,体育优质课17节,音乐优质课9节,健康教育优质课5,展示了全市健康、体育和艺术教育教学的风采,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

4、复赛、决赛所在赛点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听课学习,促进了教师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三、大赛发现的问题

1、在教学中仍存在着过于依赖教学预设,对课堂上动态生成的随机事件反应显得迟钝,对学生的反馈不注意倾听的现象,从而导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2、为了取得较完美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时间里安排了过多的内容,在忽视学情的同时,失去了教学侧重点。

3、个别教师存在满堂灌的现象,个别老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与鼓励。

4、课件制作中,幻灯片的镶边过于花哨,经常出现动画镶边,从而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没有起到较好的效果。

5、极个别教师对大赛态度不够端正,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落后。

6、部分教师的合作学习还流于形式。(教师设计的问题没有讨论价值;目的性不强:合作时机没有把握好。)合作学习要求字数过多,不够简洁明了。

我认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从学科自身特点出发,加强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更好的学会接收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7、在活动组织方面,个别学校初赛几乎未组织活动,只是随机将学科教师排名上报。

8、大赛课堂没有及时录制视频,缺乏资源积累的意识,选手课堂上的生动展示应该保留下来用作反思、研讨的教研素材。

9、个别教师无故弃权,放弃了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

       四、大赛引发的思考

   (一)课堂教学实效化

    1.正确解读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从分析学生出发开展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以及教育价值,确定准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全面把握学生已有知识、实践体验、生活经验、学习兴趣以及认知规律等实施教学。

    2.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小组合作,有效交流”这一现实课题,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关系。要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迎接挑战意识。

4.要合理有效地优化组合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参与意识与注意力的保持和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过程反应,有效利用课堂中学生的多种生成性资源,以弥补教学设计中预设的不足。

6.面向每个学生,实施以发展为目的、内容综合、主体多元、个体分层、注重过程、方式方法多样的新课程下教学评价。

    7.优化新型教学媒体使用。认清新型教学媒体的辅助地位,防止喧宾夺主;熟练操作,把握好媒体资源的使用量、使用时机和使用度;多开发使用功能,为学生创设生动、丰富、实用、新鲜的学习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以及探索的兴趣和欲望。把新媒体变成学生的交互式学习用具,教会他们熟练使用,开辟更大学习空间。借助新媒体资源建设校本课程、微课程,服务于学校课程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制作微课服务于翻转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成果推广常态化。

    我校将适时开展教学观摩、网络教研和送教下乡等活动,做好赛后新教学经验宣传和推广。各校也应督促教师提高日常备课效率,加强集备、公开课等教研活动组织,有效运用大赛中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典型队伍扩大化。

    有典型才有教研工作话语权,本次大赛是教师发展的新起点,希望各校和各科教研员做好赛后教学指导工作,强化新典型教师培养。

    ()教学竞赛多样化。

    开展高级教师、新教师教学竞赛;组织科组集备竞赛;教师教材知识竞赛;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模拟上课、微课、慕课、评课、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系列竞赛,以竞赛促研修,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教研能力。

    每项大型教研活动平稳、和谐、顺利的开展都离不开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校领导、教师的全力配合,以及我校领导和教研员的辛勤工作。最后,我代表大赛组织方再次对大家的敬业精神和友好合作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海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2016年12月15    

编辑:孟冬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海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