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艺体教育 > 一以贯之、与时俱进 ——关于《美术课程标准》的修订

一以贯之、与时俱进 ——关于《美术课程标准》的修订

2014年05月07日 19:58:28 来源:海城市教师进修学校艺体处 访问量:277

一以贯之、与时俱进

——解读《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海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徐楠

美术课程改革至今已进行了十年,2011年《美术课程标准》完成了最后一次修订,并正式出版发行。研读了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回顾已走过的十年课改之路,作为亲历者,我有很深的感触。

一、美术课程改革的成果

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加深,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课改对教师的影响,对教材的指引,对学生的意义。

(一)、教师的变化:

第一,教师能够从人的素质和发展的角度认识美术课程,以及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教师能够将美术课程放在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实施。 

第三,教师对美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择更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四,教师对美术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和拓展更主动和自觉,甚至成为校本课程的编制者。 

第五,教师能够积极主动想方设法选择和拓展美术教学资源。 

第六,教师能够自觉地运用多样的美术评价方法。 

第七,教师由单纯的美术教学的实践者,变成思考者、研究者。

(二)、教材的变化

1、既注重美术知识与技能,又将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人文、         社会和学生个人的情感表达联系起来。

2、内容更加活泼、开放,联系学生生活,体现时代精神。

3、范例、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要素更加丰富和完整,出现了引导学生学习的栏目,并因此展示了丰富的“教育性”和“学习性”。

4、美术教材的呈现方式也更加丰富,除了纸本之外,还有电子辅助资源。

5、不同的美术教科书也比起以往更加注重地域特色,并追求独特的编写思路。

(三) 、学生的变化:

1、学生的变化是教师和教材变化的结果。

2、美术课程降低了难度和较为专业化的要求,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 

   验的联系,与广泛的文化情境相联系。

3、教师的教学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性,采用能够发挥学生主

   体性的多种教学方式,以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成果呈现方式。

4、使得学生更亲近美术学习,参与性、互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增强,

   并能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二、美术课程改革中的困窘与失误

尽管我们的课程改革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也有困窘和失误。实验稿课标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的以下问题:

第一, 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在实现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思想

和条件方面的限制。由于长期以来美术课程未受到真正重视,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难以完全实现。一些学校缺乏专职教师,降低了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必要的教学设备和材料都不具备,学生甚至连颜料都买不起,别说实施新课程的理念,即便最为传统的教学要求都满足不了。

第二,辩证思维的缺失导致了美术课程改革中存在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在强调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候,极端地排斥接受性学习、示范和临摹教学。

第三,在强调综合和教育功能的同时,对美术本体有所忽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人们或者过分强调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或者过分强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综合,或者对文化情境过度阐释,挤占了应有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了解和掌握。

概括地说,上述美术新课程实验中存在的困窘和失误,其原因可以分为条件性和认识性两类。条件性的原因可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在追求教育公平性的努力中得到逐步的解决,而认识性的原因则需要加强学习,提高思维的全面性和辩证性从而加以解决。

  三、解读《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修定组提出的修订原则是:坚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订工作的基点;追求国际水平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力争美术本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追求文本的精致,突出可理解性。

主要的修订内容包括:

1、 突出美术学科特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将美术课程的性质表述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本次修订新增加的,一方面这一限定为美术课程所独有的,另一方面也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征,有利于引导教师围绕“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开展美术教学。

                                  ------ 定位学科性质

2、采用理性与平和的表达方式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删除了原来的一些比较情绪化的表述,如“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使得文本的表述更加平和,让更多的人能够从情感上和理智上平静地接受此次课程改革。

                  

                                 ------ 删除情绪化表述

3、明确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

  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关注是中国教育的特色,所以本次修订适当地增强了对知识与技能的规定性,但又避免回到教学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表述的严格性,尽可能在两者之间保持了一种平衡。在具体的结构上,将原标准中的“评价建议”改为“成就标准”,“建议”改为“标准”就意味着力度上的一种增强。在“成就标准”中,也尽可能运用量化和具有量化意味的限定词,如“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创作若干件能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 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认识和运用原色、间色和冷暖色。” “运用对比色、邻近色,表现适合的主题。” “知道单独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3位)及其代表作品。” “知道连续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知道中国美术史中的8位以上代表美术家及其作品,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写出300字以上的评论文章,并有兴趣与同学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或事件。”

                                        ------ 注重可操作性

4、注意思想和表达的辩证性

       为了避免教师的误解,本次修订注意了表达的辩证性。如在学习建议中,提出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要在完善接受性学习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科学认识、辩证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选择美术教科书内容时,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浓郁的中国特色,也要包含经典的外国美术作品,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现代艺术进行必要的介绍,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 摒弃矫枉过正

5、重新选择组织“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和递进关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比较偏重于工艺制作部分,对设计特征和规律的认识不足,这次主要了从设计语言和功能需要等方面,突出了设计的特征和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如“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创意方法和过程,建立设计的集合性、功能性和完整性的观念,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与能力,认识设计作品中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及产品与人和自然的关系。”与此同时,依然没有忽略手工制作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的意义,注意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更为完整的表达。如“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独立加工制作简单的手工制品,体验与认识其方法和过程。”此外,值得重视的是,本次修订中再次强调了“学习民族传统纹样”,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学习现代设计的理念、内容和方法,也了解传统纹样在设计中的价值和应用。

                           ------ 重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6、理清了“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递进关系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递进关系主要上明确了不同学段的欣赏内容,四个学段依次是“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 “欣赏学生感兴趣的民族、民间美术作品”、 “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和“欣赏不同门类的经典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评书的形式的在四个学段的递进依次是“用简单的话语”、“用口头或文字描述”、“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和“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需要关注和表达的内容在四个学段的递进依次是“表达自己的观察与感受”、“作品的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认识不同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从题材、主题、造型、色彩和构图等方面,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认识”和“认识不同美术作品的门类特征及表现形式,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 理顺“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7、调整文本结构并充实前言内容

    按照总课题组提出的格式要求,对大的结构和标题做了调整和修改。如第一部分中的“价值”内容删除,相关的思想在前言部分加以简要的表述。另外,在前沿部分加上了定位本标准政治环境和指导思想的相关表述。第四部分中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建议”与“教材编写建议”的位置互换。

前言部分按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加以修订,所涉内容为:

  (1)说明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对美术学科的影响和要求;

  (2)美术课程对学生成长所具有的教育价值;

  (3)美术课程标准制订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追求;

  (4)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

  (5)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6)美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8、根据社会需求,渗透环境意识和生命意识

    为了贯彻胡锦涛同志“要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将依靠科技建立自然灾害防御体系纳入国家和各地区各部门发展规划,并将灾害预防等科技知识纳入国民教育,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纳入全社会科普活动,提高全民防灾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的指示精神,在标准中增加了相关的表述:“增强美术学习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联系。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通过观察、理解和表现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

9、增强了课程资源建议的硬度

    鉴于材料和设备在美术教学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也鉴于目前全国许多地方美术教学的条件连起码的教学水平都不能满足,本次修订增加了课程资源建议的硬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为学生配备必需的美术学习工具和材料;第二,完善学校的美术教学基本材料和设置;第三,丰富美术教学的图书和影像资源。 

10、对本文作精致化处理

    删除了文本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如前面的图表、后面案例和名词术语解释。在体例和文字上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比如,为了增强体例的统一性,实施建议部分的表述方法都做了统一。此类修改较多,因此不再一一例举,详见《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文本。

此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可以概括为“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具体而言,就是对实验稿课标的思想精髓,需要“一以贯之”,对实验稿课标的某些方面需要“与时俱进”!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人员,要深刻领悟《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髓,“一以贯之”地认真工作,“与时俱进”地跟上时代的脚步,让美术教育事业在我们的浇灌中茁壮成长!

 

 

 

编辑:徐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海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