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接近了儿童,也接近了真理

接近了儿童,也接近了真理

2013年04月28日 09:04:12 来源:海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张鹏云 访问量:821

         接近了儿童,也接近了真理  

 

 前不久,美国一位华裔妈妈——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出版的育儿著作《虎妈的赞歌》,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用“中国式”的教育严格管教两个女儿,要求每科成绩必须拿A,不准看电视、玩游戏、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有时还有大骂表现不佳的女儿是“垃圾”。这些雷人的育人经验和“咆哮式”的教育方法,引发人们对“中国式”的教育的热烈讨论。

 无独有偶,南京又出现了“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狼爸,还有媒体广传的明知补课不对,却疯狂恶补的“变态娘”等等。在中国这样的教育比比皆是,这种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中国父母的教育“悲歌”,是对教育规律的扭曲,是对人性的摧残。暴力强迫,奴性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可想而知。

我们的学校教育呢?追求功利,不顾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和规律,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结果势必造成学生严重的两级分化:“优等生”高分低能,考试机器;“低等生”问题学生,不端少年,特别是实行的“一考定终身”的开学考试制度,难以公平、科学地选拨人才——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陷入了深深地忧虑。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亲眼目睹了初中阶段的农村中学,极其严重的厌学、辍学现象,初一年级就有1/3的不同程度的厌学,初二年级就会有接近1/2的厌学,初三年级就达到了2/3的厌学。从初一到初三辍学学生占2/5,这个数字太庞大了,也太让人震惊了。令人遗憾的是,它却是非常现实的存在。这让我们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痛心疾首,苦苦探索。

我多次参加全国差生转化研讨会,寻求转差的关键;我到美日考察,对比东西方教育差异,研读大量教育专著,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明日之学校》、德国的《卡尔威特教育》、铃木镇一的《早期教育和能力培养》、意大利的《蒙台梭利教育》,渐渐地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曙光。不,应该说是现代教育的旭日东升,尤其是卢梭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理论让我茅塞顿开。我们究竟要升学教育还是生命教育?我终于悟到:“诠释和捍卫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才是中国教育复兴的必然选择。

科学已经证实,人生来就具备某种特殊的能力,这种能力隐藏在人体的内部,我们稳定之为潜力,也叫生命力。而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命,极大地发展人性和开发人的潜力,也就是说,发展生命,开发潜力,展示人性,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这正是以人为本,是我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精髓。

在这里我要格外地介绍两位最值得尊敬的教育家——卢梭和蒙台梭利。

卢梭出生于1712年法国,他的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书中以“归于自然”和发展天性为主线,主张解放人性,革新教育,痛斥旧教育,戕害天性,摧残儿童。

《爱弥儿》中阐述了教育的三个来源:天性、人事和事物。天性是禀赋,人事指教育者的启发和培养,事物指教育环境。强调三者协作才能产生圆满效果。

《爱弥儿》给教育找到了出发点,社会客观需要是教育的归宿点,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从出发点到归宿点构成教育过程,强调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

《爱弥儿》从自然主义的教育观点出发,要求教育适应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育,认为儿童是未成熟者教师施教要设身处地为幼小儿童着想,不能脱离儿童,不能揠苗助长。

《爱弥儿》在教育方法上,提倡锻炼主义,反对教条记诵的教育方法,要求儿童要通过实际活动和实物接触来观察探索,要借着启发诱导而获得真正的和有用的知识,要抛弃注入灌输和本本主义。

《爱弥儿》中扩大了教育的内容,提出知识教育,尤其是劳动知识,养成自食其力,和独立生活的本领。

《爱弥儿》还反对滥施打罚,要求利用自然惩戒来矫正过失等。

这些教育思想和方法,在当时却是前人所未发或前人所未尽发的。有的教育学家认为,如今的所有教育原理都被这本书在两百年前提出了。它奠定了当今世界现代教育的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蒙台梭利(Maria  Mohtessori 1870---1952)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继福禄贝尔之后又一位享誉全球的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她十分关注儿童的早期教育,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儿童教育。

她在实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吸收了卢梭等现代教育的思想,创立了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变革的蒙氏幼儿早期科学教育方法。

她认为,一直以来,儿童的成长都在受成人的压制,成人在这个方面干涉儿童的自由,对儿童教育都是强制的,她提出成人必须信任儿童的内在力量,因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而教育只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内在潜能”的发挥。

蒙以梭教授通过观察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心理胚胎期,儿童在“工作”中成长等一系列对今天的早期教育仍然影响广泛的规律。

她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这恰恰是当今中国学生最缺少的素质,让人眼前一亮。

通过运用蒙氏学习法,孩子不但能轻松、愉快地掌握阅读、计算的基本能力,还能掌握相当多的自然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当今中国教育无疑是一种福音。

蒙台梭利还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影响儿童来影响社会进程,儿童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和理念的变革”。这番话,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启发和震动。也许中国的教育改革可以从儿童教育开始,“这一时期儿童所形成的东西,在一生中都无法根除,欧洲有句谚语,它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有人会问,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外国人的教育法,是否适合我们中国的孩子呢?人们并不去仔细了解他和她的教育思想,也不去仔细观察孩子,总之有100人,就有99个人脑子一转提出这个问题:外国的这个儿童教育放到我们国家“适合不适合”?

教育是一门科学,人类早期的教育基本上是相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按照蒙台梭利自己的理论观点来看,在6岁以前所奠定的一切是为整个一生做基础的,而不是为了某种文化、某个学校,某种专业做准备的,这是人类普通具有的特性。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要提高的是人的基本素质,是人的基本品格。又有人问,从蒙台梭利学校出来,曲高和寡或者金鸡独立,不适应现实社会怎么办?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具有优秀品格的人,不管在哪个社会都是非常适应的。蒙台梭利自己说“我只是创造了一种科学的方法,适合于任何一个民族。”她又说这个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发展潜力,适应环境和利用环境的能力,新教育观也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地发展人性,才能创造出未来的新人。

当我们社会完全为着儿童,真正搞教育科学,寻找能帮助我们的方法,思想和理论的时候,我们找到了卢梭,找到了蒙台梭利,我们是萃取,不是照搬。我们还研究了其他教育家、思想家、心理学家们的东西,因此,我们不是完全沿用欧洲的方式,这不仅因为我们不是长着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而是因为我们只能用我们的思维习惯和文化观念来认识卢梭和蒙台梭利,但在一点上我们和全世界是相通的,那就是对真理和科学的把握,只要我们把焦点或注意力放在儿童身上,我们把它拿来的时候,已经用我们特有的文化把它消化了。

关键在于问题的起点,我们工作的目标。把注意点放在孩子那儿,我们就接近真理;当我们面对儿童,问无数个为什么时,我们就接近了儿童,也接近了真理。不是为了实施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不是为了“教育新招”,不是为了增加教育“品种”、“形式”,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实际上,中国的现代教育方法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像欧洲人那样,因为他们的整个文化状态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在对待孩子过程中要克服自身的很多弱点。比如说,管孩子,我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少管孩子,把权利给儿童。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们给儿童提供条件、环境和机会,把权利交给儿童,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克服我们几十年来所受的教育的局限。

与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相比,我们落后了一个世纪。我们一直认为孩子是由我们成人教育出来的,可上世纪初这个教育观点在国际上已经开始产生了变革;蒙氏的经典名言:“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儿童将依靠自己的内在精神发展自己。可我们今天仍然认为,教育是以发展孩子智力,掌握知识为首要任务。上世纪初,人们已经提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差别在于,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发展生命,极大地发展人性和开发人的潜力,这样的观念要深入人心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是时候改变我们陈旧的教育思想的时候了,我们将不遗余力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的现代教育之路,这是每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的梦想,也将是每一个负责任的家长的企盼,相信现代教育的曙光必将冲破传统教育的阴云,带来中国教育的一片阳光。

接近了儿童,也就接近了真理!

 

 

 

编辑:崔挺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海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特此声明。